雪山之巅永不褪色的丰碑

雪山之巅永不褪色的丰碑

李联宽

李联宽

点击进入:上篇,生命禁区把根扎

点击进入:中篇,迎风傲雪守边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篇:爱国奉献铸丹心

在查果拉哨所的半山腰,有一排红色醒目的大幅标语:“不恋故乡景色美,愿与哨所共百年。”这是建点初期,第一代查果拉人的豪迈誓言。他们在地无三尺平的冰天雪岭中,用炸药炸开冻土层,住进了十分简陋的地堡和土窝子里,并扎下了根。随着时间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查果拉哨所物质文化生活得到较大改善。60多年过去了,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查果拉精神仍然一代传一代。

在哨所工作了7个春秋的第11任连长张文清,家住珠海经济特区。和他一起入伍的战友退伍或转业后,有的早就当上了富翁,盖起了小洋房,开起了豪车,购置了高档电器;有的当上了经理厂长,可他为了部队建设,把妻子丢在家里照料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幼小的女儿,自己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妻子多次叫他转业回家团聚、致富,他却对妻子说:“上级让我担任这个英雄哨所的连长。我怎能不顾部队建设呢?再说,如果大家都嫌这里艰苦,往内地跑,边防哨所谁来守?”

我采访中了解到,在半年前,司务长刘明超的母亲患了严重精神分裂症,妻子又被汽车撞伤住院,家里无人照料,来电催他“火速回家”领导曾两次叫他回家探望,但因为工作离不开,他一推再推,至今还没回家。军医赵显富是1969年入伍的老边防,从战士到卫生员、医助、军医,连续在查果拉工作20多年。结婚18年,和爱人团聚的时间加起来不足6年。指导员简晓波结婚才18 天,收到部队催他归队的电报后,就很快回到部队,第三天就带领巡逻小队奔波在边防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特殊的艰苦环境中,月光下,幽林路旁的情人恋不属于他们,就连用书信谈情说爱的机会也少得可怜。因此,这里的失恋者数不胜数。四班长何正华、发电员杨权都是标准的男子汉,家中父母亲人为他们的婚事操劳已久,可一个个“妖小姐”们一听是世界最高哨所的查果拉兵,都“退辟三舍”敬而远之。电台有一个专业军士,家庭条件好,小伙子身高一米七多,长得英俊潇洒,专业技术好,工作能力强,吃得苦,本来找个理想的伴侣该不成问题,但也成了难题。

然而,查果拉人对此无怨无悔。在一年欢送退伍老兵的座谈会上,24名退伍战士都一吐心声:在查果拉戍边,虽然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也牺牲了许多个人利益,但一想到曾在这里履行了光荣义务,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就感到十分欣慰了。他们还留下自己的地址说:“如果组织和哨所需要我们,请发个电报来,我们立即返回!”

这些年来,捷报频传,查果拉哨所所在岗巴营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戍边模范营”,查果拉哨所多次评为先进单位,多名官兵受到上级表彰。

愿查果拉哨所不朽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雪山之巅!高高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联宽:笔名高原,曾在西藏高原部队和四川省军区部队服役,当兵20多年,长期从事军队宣传工作,先后采写《乃堆拉之歌》《五百里云和月》《在喜马拉雅南麓》《同在国门下》《雪莲,在喜马拉雅盛开》《战斗在“地球第三极”》等文学作品、及新闻稿件2000多篇,分别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战旗报》《西南民兵》《西藏日报》等报刊杂志采用,多篇稿件获奖。

作者:李联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联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