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是共和国开国元帅之一,从全面抗战到解放战争期间,长期在华北地区指挥作战。军史上著名的晋察冀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就是聂荣臻,他对人民军队和革命事业贡献极大。不过解放战争进程,对于聂帅而言却不是那么顺利,他面对的内外部压力都不小,尤其战争前半段,晋察冀部队打的败仗比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帅感到最苦涩的一战,就是1946年的大同集宁之战,以多打少败于傅作义部队,此后华北我军形势非常被动。晚年聂荣臻回忆:国民党军取胜,有侥幸成分,傅作义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当时董其武部队被我军围困,压力很大。但前线指挥员决策失误,分兵打增援的国民党101师,最终导致战场形势恶化,我军转胜为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指挥员”,聂帅与他长期关系不睦,就是时任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的张宗逊将军。战后总结败因时两人互不相让,都认为对方的责任更大,最后张宗逊被调离,去了西北战场辅佐彭老总,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建国之后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张宗逊则是上将。其实按照总体履历,张宗逊和聂帅的差距没有那么明显,他就算评大将也是有资格的。客观而言,大同集宁之战,确实影响到了张宗逊的声誉和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面抗战初期,张宗逊担任120师358旅首任旅长,而聂荣臻则是115师副师长,两人只差半级。1946年两人合作时,聂帅对张宗逊也很客气,信任他的指挥能力。但随着战役失利,晋察冀根据地被迫收缩,聂荣臻十分生气。大同集宁之战,也间接导致了重镇张家口失守。随后聂帅在大会上指出,张宗逊当时不该武断分兵,而应集中力量先打掉董其武部队,张宗逊需要对失利负主责。张宗逊则当场反驳了这种观点,说按照我军实力,发动大同战役的时机不对、不成熟,决策者有“好大喜功”的成分,跟中央的本意不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帅说傅作义获胜是“侥幸”,傅作义倒确实讲过这话。不过那是在建国之后,傅作义之前已经发动北平起义了,既然弃暗投明,恐怕不太适合宣扬自己的过往战绩,傅作义自谦地说“侥幸”,是应该的。46年由于聂、张两人互相指责,矛盾越闹越大,显然难以继续共事了。聂荣臻是晋察冀元勋人物,轻易不会动;中央经过斟酌协调,把张宗逊调走。此后他在西北战场发挥不错,也挽回了对阵傅作义部队时丢掉的颜面,建国后还担任了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长等要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帅与张宗逊长期关系不佳,私下来往几乎没有;但两人都是顾全大局的军队重要干部,工作上的直接接触有限,也没有再当面争论当年不愉快的往事。有意思的是,这对将帅晚年都写了军事回忆录,在各自的传记中分别提到了大同集宁战役,基本上还是坚持当年的个人观点,却未指名道姓。军事和历史层面,他们的原则性都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