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本好书,让生活松弛有度

为什么今天的人在摄入过多能量时体重会很容易增加?为什么减肥那么困难?为什么不同的饮食对增加或减轻体重的作用不同?

利伯曼在《人体的故事》中呈现了他多年来针对人体进化展开的深入研究,带领我们开启一场伟大的进化之旅。“进化”既是原因,也是解决方案,是帮助我们寻找病因、预防并治疗失配性疾病的一剂良方。

本文摘录自《人体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灵长类动物的角度来看,所有人相对来说都是胖子,哪怕是骨瘦如柴的人。其他灵长类动物成年后的平均体脂含量约为6%,它们的幼仔出生时的体脂含量约为3%,而人类狩猎采集者新生儿的体脂含量通常为15%,在童年期升至约25%,成年后降至男性约10%,女性约20%。从进化角度来看,由于第4章讨论的原因,体脂含量高是有意义的。

简单地说,人类硕大的脑部需要大量能量的不间断供应,约占静息代谢的20%。因此,人类婴儿受益于充分的脂肪储备,可以确保他们始终能够获得供应给脑部的能量。

除这种需求外,人类母亲会在她们的孩子年龄较小时选择断奶,她们需要供养自己拥有大型脑容量的身体,还要供养拥有庞大脑容量的孩子以及脑容量更大的其他大孩子。作为母亲,光是产生乳汁就需要每天多消耗20%~25%的热量,并且她在缺乏足够食物的时候仍需要供应乳汁。所以,母亲体内的脂肪储备对于孩子的生存和成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最后,狩猎采集者需要每天都进行长距离跋涉,并且经常饿着肚子。

因此,充足的能量储备会让狩猎采集者获益匪浅,即使在食物不足的时候,他们也能利用体内的能量储备来供养他们的孩子,维持恒定的体重。多几千克体脂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异,对繁殖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人属的进化中,自然选择青睐于体脂多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人类。并且因为脂肪在繁殖中的重要性,所以自然选择特别塑造了女性的生殖系统,使其能对她们的能量状态进行精细调节,尤其是对能量平衡的改变进行调节。当女人怀孕时,她必须摄取足够的能量来滋养自己和胎儿;分娩后,她又必须产生大量的乳汁,而这些都是非常消耗能量的。自然经济体系中的食物很有限,而人从事的体力活动很多,所以,当育龄妇女体重较轻时就不容易受孕。体重正常的女性即使在一个月内减轻0.5千克体重,在接下来一个月里她怀孕的能力都会大大下降。因为储存较多能量的女性有较多可能生下更多的存活率高的后代,所以自然选择倾向于女性体脂含量比男性高5%~10%。

脂肪对所有物种都很重要,但是对人类尤为重要,这是一个需要牢记的基本原理。人体脂肪在进化上的重要意义催生了许多理论,这些理论试图探讨为什么人类这么容易变得肥胖,并罹患糖尿病之类的代谢性疾病,以及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易患有这些疾病。这些理论中的第一个至今仍在被引用,即节约基因型假说,由詹姆斯·尼尔(James Neel)在1962年提出。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给出的推论是,在石器时代的自然选择中,节约基因占据了优势,这种基因的拥有者倾向于存储尽可能多的脂肪。

由于农民的食物比狩猎采集者多,并可能因失去这些基因而获益,因此尼尔推测,较晚进入农业时代的人群更有可能保留节约基因。因而,这些人与高能量食物丰富的现代环境的失配更严重。节约基因型假说经常被用来解释为什么南亚人、太平洋岛民以及土著美洲人这些较晚开始采用西方饮食的人群尤其易患肥胖和糖尿病。皮马印第安人是一个得到充分研究的群体,他们生活在墨西哥和美国的边境地区。生活在墨西哥的成年皮马印第安人大约有12%患有2型糖尿病,而生活在美国的皮马印第安人则有超过60%患此病。

人类通常拥有一个节约基因型使我们倾向于储存脂肪,在这一点上尼尔是对的;但是几十年的密集研究却不支持节约基因型假说的很多预测。一个问题是,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节约基因,但没有一个在皮马印第安人这样的人群中表达更为普遍,并且这些基因并没有很强的作用。基因很重要,但以饮食和体力活动作为肥胖与疾病的预测指标要可靠得多。

节约基因型假说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什么证据显示石器时代经常出现饥荒。狩猎采集者很少有大量的剩余食物,虽然他们也缺少食物,但他们的体重在季节之间的波动并不大。如第7章讨论的,农业出现后,饥荒变得更为常见也更为严重。因此,人们会认为节约基因在较早进入农业时代的人群中更为普遍,而不是较晚进入农业时代的人群。现有证据也不支持这一预测。虽然有些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的人群很晚才开始从事农业,如太平洋岛民,但另一些却并非如此,如南亚人。相反,高危人群最常见的特征是:他们往往在经济上比较贫穷,食用的是便宜且富含淀粉的食物,他们在很晚的时候才改变这种饮食习惯,并且他们体内缺乏保护机体免于出现胰岛素不敏感的基因。

这些观察结果和其他数据的另一种重要解释是节约表型假说,由尼克·黑尔斯(Nick Hales)和戴维·巴克(David Barker)于1992年提出。这个假说的基础是有研究观察到,低出生体重儿成年后出现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更高。荷兰饥荒是一个得到良好研究的范例,这场饥荒从1944年11月一直持续至1945年5月。在这场剧烈的饥荒期间,处于胎儿期的人成年后,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显著较高,包括心脏病、2型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在实验中,在子宫内遭遇能量匮乏的啮齿动物也出现了相似的结果。从发育和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些影响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怀孕的母亲没有足够的能量,她未出生的孩子就会通过让体型长得较小来调节:肌肉量较少,制造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较少,肾脏器官也较小。于是这些较小的个体不但在子宫内,而且在出生后都能适应于能量匮乏的环境。

然而,这些个体成年后在应对能量丰富的环境时却适应得不太好,因为他们发展出了节约的特性,如倾向于储存内脏脂肪。另外,因为他们的器官较小,所以他们处理高能量食物过多时的代谢需求的能力较差。结果就是,当低出生体重儿成年后,如果他们的身材矮小,那么他们往往是健康的;但如果他们身材高大,那么他们患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就比较高。因此,节约表型假说解释了为什么对能量匮乏环境的适应使人在能量丰富的环境下更容易患失配性疾病。

节约表型假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因为它考虑了在塑造身体的发育期内,基因和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也解释了代谢综合征在低出生体重儿,以及身材矮小的人群中的普遍性。但节约表型假说不能解释的是,为什么健康或超重的母亲生的许多孩子在富裕环境下也患上了失配性疾病。发达国家中患代谢综合征的大多数人出生时身材并不矮小。相反,这些人是高出生体重儿,尤其从进化的正常标准看,并且他们没有呈现节约表型,而是呈现出了奢侈表型,即高出生体重的孩子身材硕大,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很多体脂,往往两倍于正常人。长期研究显示,这样的婴儿长大后如果不再超重,那么他们的身体通常是健康的,但如果他们的体重继续不成比例地增长,那么他们患上代谢综合征的机会就高得多。

综合这些证据来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儿童期体重相对于身高来说增长过度,对于将来患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是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因素。超重儿童成年后易出现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发育出了多于普通体重儿童的脂肪细胞,而成年后这些细胞数目是恒定的。至关重要的是,这些多出来的脂肪细胞往往位于腹部,分布在肝脏、肾脏和肠道等器官周围。

这些内脏脂肪细胞的行为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细胞。首先,它们对激素的敏感性很强,因此更具有代谢活性,这意味着它们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细胞相比,存储和释放脂肪的速度更快。其次,当内脏脂肪细胞释放脂肪酸时,这也是脂肪细胞一直在做的,它们将脂肪酸分子几乎直接转运到了肝脏,于是脂肪就在肝脏部位堆积了起来,并最终损害了肝脏调节葡萄糖释放入血液的能力。所以,过量的内脏脂肪作为诱发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风险比高体重指数大得多。

虽然我们还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储存脂肪,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所有人都善于将过多的能量储存为脂肪,并且我们所有人都继承了这种有利有弊的方式:将能量用于生长和繁殖,但却不能适应在能量过剩的条件下茁壮成长。不过,如果你观察任何一张过去几十年人口肥胖发生率的走势图,就会很明显地发现,超重者的百分比数值没有发生太大波动,而肥胖者的百分比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迅速上升。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转编自湛卢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