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又双叒叕的登月造假了?其实这个质疑事件本来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因为在推特或者脸书以及instagram天天有人发,但好巧不巧的是中国驻大阪领事薛剑转发了,因此本来即将销声匿迹的故事再次引起了波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推特上一个ID为艾伦@allen27410505的账号在9月23日发表一条推文,内容是“为什么美国的月球照片有脚鞋印,而没有车轮行驶的痕迹呢?”,然后配发的图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乍一看确实差异挺大的,中国的嫦娥四号从着陆器上下来后在月面有一道很深的车辙,就像从沙滩上经过下面潮湿的沙子被翻出来了。而上图中阿波罗登月任务中的月球车旁却只有几个脚印,但车前车后却根本看不到车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D为薛剑XueJian@xuejianosaka的账号在转推之列,他没有发表任何说说,直接就是转推而已,因为这个ID为艾伦@allen27410505的账号发布的全是推介中国的推文,是个爱国ID,在推特上很是难得,作为中国驻大阪领事,转推基本也没啥问题,也许薛剑根本就没仔细看,只看到嫦娥四号就转了。

网友留言:美国登月造假再次发酵了

这条推文并没有直接说登月造假,发布者也用了疑问的语气,但在围观群众看来潜台词却很明显,那么大一辆车没车辙,这难道是好莱坞摆拍的失误?万能的推特网友们纷纷留言,笔者就挑几条比较典型的给各位看看,有英文留言也有中文留言,不过笔者都已经用推特网页翻译直接转成中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可能这辆车在那里呆了好久:但有人留言质疑表示月球上既没风又没雨的,几百年车辙都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还有人表示,这辆车可能东西装得少,车辙不明显!同样有人表示质疑称人都能留下脚印,难道车比人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也有人戏称当时刚好刮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也仔细看了这张照片,确实有点懵,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确实有几次带月球车上去了,但在这辆车的前方真没有车辙,而且在后方也看不到,只是在车前有一些凌乱的脚印,那么问题来,车辙哪里去了?

真的没有车辙,这样的照片究竟是真还是假的?

在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表明一个态度,笔者是支持登月事实存在的,但对这个车辙不见了笔者也是无法解释,这难道真见鬼了?

确定有没有PS痕迹?

笔者仔细看了这张图,希望能找出一些PS痕迹,但凭笔者的双眼确实看不出来,那么原图如何呢?只要找到原图对比下就知道了,笔者翻了NASA的官网,找到了这张图片,是阿波罗15号任务所带的月球车:

Apollo_15_with_lunar_rov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就是NASA网站下载的原图,上面还有用来辅助全景照片拼接及后期照片变形矫正用的十字线,各位能看到车辙吗?估计也看不到,笔者已经仔细查看了前方确实没有车辙痕迹,但车的后方有一些不明显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拍摄角度比较低,因此无法看到车辙,那么还有其他类似角度的照片吗?还真有,笔者翻到了同一位置不同角度的第二张照片,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同一个位置的角度稍稍有些不一样的照片,可以看到宇航员动作有些差异,这表示是前后张照片,从这个角度看,月球车后面的车辙就比较明显了,可以看到延伸到远处的车辙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不存在什么车辙的问题,只是制图的那位老兄用的那张照片车辙痕迹确实不太明显,相信艾伦@allen27410505确实是疑问所发,而薛剑则可能没看仔细就转推了,原因或者是有嫦娥四号的照片。

登月车和照片的由来

阿波罗15、16与17号任务中各携带了一辆月球车,每辆阿波罗月球车都分别在月面派出执行过三次“巡视”,每次任务为期三天,每天派出巡视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行的话显然不可能走那么远,月球车果然优势巨大,距离着陆点最远达到了7.6千米。月球车(LRV)是波音公司研发的,总重量210千克,载荷为490千克(包含驾驶员与岩石样本),最高速度13千米/小时,不过宇航员在月面上开出了18千米的时速,超速接近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池是两组36伏的银锌氢氧化钾非充电电池,每个电池的充电容量为121A·h,总计242A·h,续航里程为92千米,不过最多行驶的阿波罗18号也就36千米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朋友认为车轮是充气的,其实不是,这是在铝轮毂上用0.84毫米的镀锌钢绞线编织的一种看起来很像充气的轮胎,在轮子上方还有一个“挡泥板”,是个轮子由一台190W的电机驱动,通过80:1的谐波传动分别传输给四个轮子,所以这是标准的四驱车。

登月车放置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月车正在折叠安装到着陆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波罗登月:质疑造假的方式有几种?

阿波罗登月被质疑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登月阴谋论和登月造假论轮番上阵,这让大家有些懵,笔者就顺带整理下质疑造假的几种类型,简单捋一捋:

  • 一种是登月常规现象推测造假:光影,旗帜、星星等
  • 另一种是技术推测:当时不可能有这个技术;

这三种都很有市场,特别是第一种,根据生活常识判断最通俗易懂,根本不需要解释自己找张图看看就知道了,比如根据太阳照射形成的平行光线,从理论上来看,太阳可以算作无限远,它形成的光线在视角范围内可以看成是平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这种平行光线照射下的光影应该也是同一个角度平行的才对,但登月照片拍出来的照片却有一个角度,似乎是某种点光源形成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切入角度确实不错,但事实上各位只想到了太阳,却没有想到遮挡阳光的物体与目击者距离不一样,存在一个角度差异,就像林中的漏光,你看到的并不是平行光线,而是一个扇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此时你的推测与生活常识矛盾了,那么你认为月球上的光影符合科学道理不?

月面国旗真在飘扬?

另一个质疑的重灾区是美国国旗,这面旗能“迎风招展”估计各位都知道了,因为阿波罗登月时带到月球上的旗杆加了一个横杆,所以营造出了“迎风招展”的感觉,大部分朋友解释到这里也就释然了,信了NASA的鬼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高手并非这样解释可以糊弄的,他们找了两张短时间内拍摄的月面美国国旗,结果叠加后发现旗帜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表示当时的环境下有风,导致旗帜动了!然而NASA则表示,旗杆由于要控制质量,强度不足,因此插上去后不断晃动,还因为没有空气阻力晃得还特别久,这让质疑者有些恼火,但却跳不出NASA的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天空全黑,为什么看不到星星?

关于全黑这个说法还有两种,挺有趣的,一定要了解下!一种是认为月球上全黑的天空为什么拍不到星星?是不是地球上黑色的摄影顶棚上忘记做星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没有摄影经验的朋友质疑的,因为在有高亮月面同时曝光的条件下,如果看清了月面,那么星星一定看不到的,因为曝光不足,如果看到了星星,那么月面一定是看不清的,因为过曝了,如下图:

阿波罗登月的星星,那个月亮其实是曝光过度的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说法则是太阳系皮壳层望远镜传闻,那个焦点在地球附近,月亮上没有,所以根本就看不到星星!这是关于特斯拉传闻系列的其中一个说法,笔者尝试解释一下,看看能不能符合大家的胃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上图理论,皮壳层望远镜的焦距至少高达80亿千米,这应该是个超长长长焦距的镜头了,那么地月系平均距离是多少呢?大约是38.4万千米,两者比例差距有多大呢?是0.000048,也就是十万分之五左右的误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意思呢?假设这真的是一个镜头的话,那么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是这套望远镜调焦误差的十万分之五,目前就算是最精确的调焦系统也很难达到这个精度,简单地说就是有没有这个误差都无所谓,一样清晰!

1960年代真有登月技术吗?

答案是没有,但也可以说有!因为当时的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都还在起步阶段,假如以目前的眼光去看当时技术的话,差不多就是一艘帆船横渡大西洋,能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风险有多大?答案当然是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能干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是有个前提的:美苏太空竞赛,美国在第一颗卫星与第一个宇航员上已经完败给了苏联,要是不在登月上扳回一局,那美国的面子就全没了,所以当时的登月是不计成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当时的美国登月支出,基本上已经超过了当时全球GDP排名45名后的国家,这个比例连美国人都吃不消,并且当时的登月完全没有商业行为,就是一个面子工程+科学需求,从1969年开始到1972年为止,美国总共实施了7次登月(6次成功,1次失败),之后的阿波罗18和19因为开支太大且没有更多的意义就取消了。

各种月面超自然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登月阴谋论者认为,登月时被外星人警告后将近50年无人敢再登陆,而且还有很多关于登月后发现UFO与月面建筑的残骸的图片,数量还不少。

左侧PS图,右侧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一例外这些都是PS图片,根据这些图片还能找到原图!更有意思的是登月阴谋论者的观点刚好与登月造假论者的观点相反,所以这俩观点,至少有一个是不正确的,或者干脆两个都不对!

1960年代就已经有了登月技术,为什么NASA现在却登不上了?

从8月底到9月初,SLS火箭已经连续推迟,第一次NASA宣布的调查结果是温度传感器问题,第二次液氢泄漏是因为冰块砸了,结果第三次再次在原来位置泄漏,让大家不得不怀疑这SLS到底能不能飞上天。

土星五号这种怪物确实比较强悍,其F1发动机推力真的很大,但显然技术是真的落后,就像十二匹的单缸机准备装到卡车上,能用吗?也可以,但显然不是最优解!不过新研制又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所以NASA也想省个钱,因此SLS火箭用的几乎都是航天飞机的遗产。

冯·布劳恩站在土星5号火箭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两个巨型助推器是航天飞机时代用的升级版,一级主发动机则是航天飞机用过的(真是用过的,用完后才会用的改进版),所以SLS被大家戏称是一个拼装货,但就这样一枚火箭的研发,测试过程中的推迟次数算起来,差不多有18次以上了,这让全球航天界为之哗然,这NASA到底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ASA早期都是在其下辖的机构研发与制造各种任务设备,不过从198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扶持企业进入航天领域,但早期只有波音、洛克希德、诺斯罗普等大型军工企业才能参与,而到了2000年之后,更多的新兴企业开始涉足航天领域,其中最著名的SpaceX就是2002年成立的,蓝色起源还比SpaceX早一点,是2000年成立的,另外还有Sierra Space、红线空间、ACIM空间、纳米宇宙,相对论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于政府主导的航天领域,私企的进入显然能增加执行效率与降低成本,因为私企需要盈利,需要高效的转化技术,这一点是政府主导的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明显,但缺点也同样存在,走向工程化的NASA更多的在协调各个企业之间的工程进度发展,技术层面确实有一些空心化,这样的NASA容易被企业绑架造成管理效率反而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LS计划的效率也许正是NASA没落的开始,不过就目前而言,NASA仍是深空探索的中坚力量,等中国航天的深空探索崛起仍然需要一些时间,就此判定NASA即将没落也许还为时尚早。(完)